水利科普
-
06-142023
水利科普 瑶湾水利风景区位于南昌市东部, 紧邻艾溪湖湿地公园和瑶湖森林公园。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 赣江、抚河下游, 濒临鄱阳湖西南岸, 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气候湿润温和, 日照充足, 降雨量充沛, 夏季多偏南风, 冬季多偏北风, 年无霜期长、冰冻期短。调查不完全统计:瑶湾水利风景区共拥有木本植物69科151属251种。其中, 裸子植物有7科13属24种。常绿树种有116种,...
查看更多
-
11-162025
水能资源 以位能、压能和动能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能量资源,又称水力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热能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水能资源。在自然状态下,水能资源的能量消耗于克服水流的阻力,冲刷河床、海岸、运送泥沙与漂浮物等。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后,可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为人类服务。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天然河流的出力和能量,称河流潜在的水能资源,...
查看更多
-
11-152025
流域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线,在山区是山脊线,在平原则常以堤防或岗地为分水线。分水线一般为封闭的连线。地下水的分水线难以测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线来划分流域的范围。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有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水线在垂直投影面上不相重合,这种情形称为非闭合流域;两者重合时称闭合流域。流域内的水流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称为外流流域;仅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称为内流流域。...
查看更多
-
11-142025
水库 用坝、堤、水闸、堰等工程,于山谷、河道或低洼地区形成的人工水域。它是用于径流调节以改变自然水资源分配过程的主要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水库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3000年。早期的水库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一般较小,近代水工建筑技术的发展,兴建了一批高坝,从而形成了一批巨大的水库。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库不多,规模较小,以后兴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水库。类型。根据水库的位置与形态,其类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查看更多
-
11-132025
水资源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国际水文学名词术语,第三版,2012年)中有关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水不仅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有许多生理功能。成人体液是由水、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组成,广泛分布在组织细胞内外,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查看更多
-
11-122025
水利枢纽 修建在同一河段或地点,共同完成以防治水灾、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的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水利枢纽工程通常是水利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挡水建筑物(壅水)、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以及必要的水电站厂房、通航、过鱼、过木等专门性的水工建筑物组成。水利枢纽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或供水)枢纽、水力发电枢纽和航运枢纽等。多数水利枢纽承担多项任务,称为综合性水利枢纽。影响水利枢纽功能的主要因素是选定合理的位置和最优的布置方案。...
查看更多
-
11-122025
水利 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但它所讲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约公元前 104~前91年,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见《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 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从此,水利一词就具有防洪、...
查看更多
-
07-032024
抽水蓄能电站
查看更多
-
07-192023
江西省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统计表(1-21批) 序号地级市所在县(市)水利风景区名称类型批准时间景区级别 1宜春市高安市上游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3国家级 2景德镇市浮梁县玉田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3国家级 3鹰潭市贵溪市白鹤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4国家级 4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冲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4国家级 5抚州市南丰县潭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4国家级 6景德镇市乐平市翠平湖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4国家级 7抚州市南城县麻源三谷水利风景区水库型2004国家级 8吉安市泰...
查看更多
-
07-192023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74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的灌溉面积。2014年国际灌排委员会始设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的是挖掘、保护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140项。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灌溉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独...
查看更多
